驻足斫琴坊,留下传承香

2019年10月31日 14:12  国学院    1    收藏

永州斫琴历史悠久,唐朝超道人创作了霹雳式古琴。随即,柳宗元写下《霹雳琴赞引》。而近现代九疑琴派开山鼻祖杨宗稷先生,也是个斫琴大师,并传斫琴弟子多人。

如今,在这丹桂飘香的九月,我们怀揣着浓郁的期待,共同见证湖南科技学院九疑琴派传承基地的斫琴坊盛大揭牌。

这样一个别致的斫琴坊,凝聚了欧阳平彪老师和那些关心九疑斫琴技艺传承基地的所有领导们的心血。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将演奏古琴延续到制作古琴。传承了古人们的工匠精神,也为湘科院带来了更为丰厚的文化底蕴。

斫琴坊作为古琴技艺传授基地,本着“学习古琴构架,了解前人创造智慧。动手体验斫琴,深入领悟琴色奥秘。细致耐心,打磨个人修养品格”这样的初心,用劳动和汗水,雕刻每一张古琴。因为只有用心雕刻了的古琴,才能拥有悠扬悦耳的琴音,也才能用此琴音表达穿越千年的感情。

“一张琴的灵魂,都在开凿的那几刀。那几刀凿好了,后来的剥刨就有了方向。”是的,一张琴的好坏,从开始那几刀就注定了。有的人像莽夫,拿起刀就用力凿。一下手,收不住力,直接把龙池、风沼给凿烂了。看似不碍事的那一块,却直接影响了整把琴的发声和固定。

斫琴,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种文化功。

斫一张琴,除了小心谨慎,还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美学品味。因为琴和其他的乐器不同,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是需要文化做基点。从木料特点设计,到留雁足,修托尾,在打磨的过程当中划出轮廓。再到后来的上漆、绕布,上弦、编绳。许多的许多,不是任谁都能妥帖做好的。

此外,一张琴的完工,最后得:鉴音!古琴的音色有“九德”之说,《太音大全集》卷四中载琴九德为“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一曰“奇”。谓轻松脆滑者,乃可称奇。盖轻者,其材轻快;松者,声音透彻,久年之材也;脆者,性紧而木声清长,裂纹断断,老桐之材也;滑者,质泽声润,近水之材也。


二曰“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盖缘桐之所产,得地而然也。有淳淡声而无金石韵,则近乎浊;有金石韵而无淳淡声,则止乎清;二者备,乃谓之“古”。


三曰“透”。谓岁月绵远,胶漆干匮,发越响亮而不咽塞。


四曰“静”。谓无贶飒,以乱正声。


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


七曰“清”。谓发声犹风铎。


八曰“匀”。谓七弦俱清圆,而无三实四虚之病。


九曰“芳”。谓愈弹而声愈出,而无弹久声乏之病。

只有一张琴音量适中、音韵流畅、低音浑厚、高音清亮,音色清晰干净、优美柔润。散、泛、按俱佳,上中下走音均匀,泛音清亮,才算得上是一张好琴。

在斫琴的过程中,欧阳平彪老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动手辅助同学们斫琴。言传身教,慢慢地传授斫琴技艺。在教学方式上,坚持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们自己拿起磨刀,对着真实的木料凿削。在一点一滴的汗水当中,慢慢体悟那份斫琴的乐趣,钻研处处都是玄机的奥妙。

在这里,正因为有老师的耐心,同学的虚心,才铸就了一张精致的古琴。

我由衷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仍旧能够秉持杨宗稷老先生的匠人精神,渗透文化底蕴,培养一代又一代刻苦、博识的九疑琴派传承人。

正如欧阳平彪老师所言:“选择了古琴,终其一生,为传承使命!”

那就让我们一起描摹,一同凿削,在一层又一层的木屑里,雕斫成功。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开发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