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华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

2018年09月16日 17:56  国学院    103    收藏

上一期《潇湘无极》给大家介绍了张京华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作诗的使臣》,本期想要给大家讲述张京华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的那些事,那些事可以用“三篇文章与两个故事”来概括。    

三篇文章  

张教授曾在《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过:《三“夷”相会——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为中心》,(2012年第1期);《作诗的使臣——湛若水与安南君臣的酬唱》,(2018年第3期)两篇文章,都是首篇位置的长文。  除此之外,张教授的《鲁迅与盐谷温——〈中国小说史略〉与〈支那文学概论讲话〉抄袭案》,原稿3万字,本来也打算投稿到《外国文学评论》,却因其中一部分内容,刊登到《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日,标题是《顾颉刚如是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蓝本事件》)因而不能投稿,与《外国文学评论》擦肩而过。       

张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的两个故事与程巍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程巍老师在张教授与外国文学研究的道路上扮演着“诤友”的角色。  

两个故事

1一杯奶茶的故事   

张教授与程巍老师相识已有10年之久,在2007年张教授与程巍老师还未相识的情况下,程巍老师以《中国图书评论》“主题书评”栏目主编的身份,电话约稿张教授写梁启超,可张教授此时正研究钱穆,于是张教授便向程巍老师请求写钱穆,本以为程巍老师会担心造成栏目单一问题而拒绝请求,却最后得到的是程巍老师毫不犹豫的答应。至10年前后,张教授在即将从北京返回的时候约了程巍老师在西客站附近见面,也仅仅面谈了半小时,期间,程巍老师请张教授喝了一杯咖啡奶茶。十年间程巍老师与张教授二人仅此见过一面而已,二人却依然如多年陪伴在身边的好友一般亲切。张教授在《中国图书评论》《中华读书报》及《外国文学评论》所刊登过的文章,都是由程巍老师推荐,张教授将程巍称为“诤友”,但是张教授与程巍老师的关系实无私情可言,彼此只是单纯以学术相许,可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2基金项目署名的故事  

程巍老师治学、约稿很严,比如不接受两个或多个作者署名的论文,要求写文章要“执事敬”,具有“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的神圣感。有一次张教授给《中国图书评论》投稿,因为文章可以用来帮助湖南省的一个基金项目结项,就提出要追加某某基金项目署名,结果立即遭到程巍老师的训斥,大意说道:您为什么会申报基金项目?您怎么能够去参与基金项目?张教授对程巍老师突如其来的训斥感到十分震惊,随即很快明白了程巍老师的用意:基金项目需要追随项目指南,而优秀的学者应该做自主的研究,不为基金、指南为左右。事后多年,张教授仍然对此事记忆深刻,说,“记得当时看到程巍老师的邮件,就不由自主的出了一身冷汗,惭愧得简直无地自容”。     

程巍老师简介:  程巍,1966年生,1988-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97-1998年访学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1999-2001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获英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外国文学评论》常务副主编。  

程巍老师著作:  《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三联书店2006年;  《隐匿的整体——程巍自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种族主义想象力》:漓江出版社2013年;  《文学的政治底稿——英美文学史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开发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