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院的学生们

2019年09月24日 09:56  国学院    1    收藏

国学院的学生们


《礼记·学记》中所讲的“亲师”与“取友”在个人成德的过程中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真诚的师友团体,一群有真志趣的朋友,自然能够促使人向上走。国学院创办以来,形成了良好的团体氛围,学生们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而得其养,笃实进取,收获颇多。通过报告国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可以窥见在长期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砺中,国学院已逐渐凝聚为一个友爱的共同体及学术的共同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的编纂者将孔子的这两句话放在全书的开篇首章,足可以看到这两句话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两句道出了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次第,一是为学,二是交友。在风俗漓薄、诱惑甚多的环境下,亲近良师益友对个人成德的作用显得更为明显。“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礼记·学记》中早已提出过“亲师取友”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几位同学在国学院学习生活体会的报告,可以窥见这一道理是如何落实、展开在生活的实际处。

(一)在自我承当中日臻成熟——李燕报告

在国学院学习已有一年,不同于高中学习的强制性,大学生活少了老师的约束,没有高考任务的重压,多了一份自己对自我的责任,在这一年里,不止是年龄上的成年,也是思想上的成年。

梁漱溟在《人生的艺术》中提到“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调整这个的方法便是亲师取友,有好的师长、好的朋友来督促自己。离开高中进入大学,受到来自老师的约束越来越少更多的靠的是自觉这个时候老师的引导与同学之间的影响极为重要。

老师们都希望我们能够静心读书,踏踏实实的做学问,扎扎实实的为社会做贡献,所以尽他们的所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楼四个自习室的名字“离经”、“敬业”、“博习”、“论学”取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第一年考察学生离析经文义理和辨别志向所趋的能力;第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和学友和睦相处第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广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察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之为“小成”,故我们的大教室取为“小成堂”。

西汉学者扬雄的《法言·君子》中说:“人必其自觉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在大学期间是否能取得成就,个人的自觉占重要影响,做事时刻需要他人鞭策是没有什么成就的。

大学的第一年已经结束了,有不少的遗憾,还经历了懊悔、犹豫、苦痛,但得到了更多,在老师们身上学到了脚踏实地的做学问、不为外界所影响,在师姐身上学到了努力与专心致志,在同学身上学到了谦虚、勇于争取。进入校园之前的我有胆怯与忐忑,一年之后的我对自己充满自信,还有待人接物上的成熟、思考问题上的全面,从开始对繁体字的晕头转向到如今能熟练读出,从对这个专业的迷茫到对未来的信心满满。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认为这些都是收获,收获了经验与教训,收获了与老师、同学之间友谊和情感。虽然取得过一些小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都让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年过的充实、丰富、精彩。第二学年的开始,我希望能改变这些遗憾,更好的去完善自己。

(二)受师友激励成就个人学问与德行——王珏报告

亲师取友而得到良师益友,从而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成就自己的学问和德行,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为人、为学的状态,国学院的特殊条件使良师益友都很亲近地聚拢在身边。

梁漱溟在《我的人生哲学》中以“调整自己必须亲师取友”为题论述其自我调整的人生哲学,提到:“做人必须要时时调理自己,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

古人云:“智者不能自见其面,勇者不能自举其身。”这就是说人不易看清楚自己的面孔即看清了又不易随时可以自主的调理自己。于是这时唯一的方法,就是“亲师取友”。此外别无他法。

曾国藩在书信往来中也多次提及“亲师取友”,例如《赠澄弟》称“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于此不难看出,师、友在人生、为学中的重要性。亲近学识、品德优越的师长,挑选忠实诚心的朋友,对人生、做学都有很大影响。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有品德高尚、勤勉好学的朋友陪伴、激励,自然而然也能变得好学而品行端正;对学问、人生迷茫时有老师可以请教、指导,即使遇到困难也能于中得到正确的方向,从而获益。如此有良师益友相伴,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国学院便是一个这样的团体,老师们学问精深,对学生关怀备至,初来学院的时候常常遇到困惑,感到焦躁,但与老师交流之后往往能轻松许多;同学们虽然性格各异,但本心善良忠厚,对我的许多不妥当的地方多有包容,同时也激励着我继续向学。

总而言之,在国学院一年以来,经历了许多事情,也成长了许多,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用“成德”来便有些夸张,但确是比以前懂事不少。

(三)在国学院经受成年礼——刘思捷报告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一个观念是:你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将来上一个好的大学。也是从小,我就对大学充满了未知与憧憬,那时,这还是一个很遥远比较模糊的概念。直到上个夏天,我踏上了前往永州的车来到了国学院,这里,一个即将度过四年的地方。

刚来到国学院第一星期就过了18岁生日,算是将大学作为了自己的成年礼,那时我对国学院还比较陌生,叫不全班里同学的名字,又担心喊老师喊错了对象,还对我们的课程感到无比的陌生和茫然。一周前,我刚过完19岁的生日,在国学院一年的时光里,同学们之间培养了良好的关系与默契;与老师们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对课程知识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重要的是,我对我的课程——那些看似艰深的经史子集,我不再怕了,甚至被其中的知识所吸引,让我能对每天的课程充满了期待。除此之外,我还在不经意间解锁了很多技能,例如:认识了更多的繁体字,看书时变得更轻松了;学会了制作汉服,我能感受到来自一针一线的温柔娴静;学会了弹古琴,我能感受到来自每一个音符给我带来的快乐;尝试着写了第一篇论文,我能感受到学术知识的重要力量……

国学院是一座被树木环绕在中心的小屋,她虽然精小但腹有诗书气质,国学院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家,国学院的师生从天南海北赶过来聚在这里更像是一家人。我很庆幸,来到了这里,让我感受到了远离家乡也不觉得孤单的另一种温情。老师们一个个学识渊博还又和蔼可亲,和老师们相处在一起我们从来没感受到压抑和不自在,这让我对老师这个名词又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原来,老师也是如此亲近可爱的。

成长总在不经意间,在某一个时刻我突然做到了我以为我做不到的事情,某一天我突然学会了某件新鲜的事物,在某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某个道理,这是成长吗?我想这就是吧。来国学院的这一年,我成长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自信了许多,也优秀一些。我不断挑战自己,探索新的自己,比起以前我更加了解自己,懂得了我需要什么,要为什么奋斗,自己要走的路是什么。

(四)一条走廊贯通师与生——蔡婕报告

2017916号,我来到了湖南科技学院,走进了一栋小巧而别致的两层楼的房子里,这里署名“国学院”,我与国学院的缘分就此开始。

刚开始接到通知,以为我报考的专业就只是普通的汉文专业而已,然而等到老师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国学院的各个方面之后,我发现这与普通的汉文专业差异非常的大了。国学院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

师生同学相处方面,老师们都非常的重视我们的学习,并不是像其他院一样下课就看不见老师们的身影了。相反,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老师们,一条走廊,这边是我们的教室,那边就是老师们的研究室,很近。我们随时可以去请教老师们不仅是学习上还有生活方面的问题,这放遍整个大学,都是很难得的,所以我感到很荣幸!同学们也是非常的友好,我们互帮互助,一起玩耍,刚好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大一时光。

治学方面,老师们的治学理念也是跟我以前接触的很不同,从我们大一一进来,老师们就给我们古籍整理点校以练习我们的基础,然后我们有些人甚至在大一就发表了自己的论文,这真是我以前从没有想过现在却觉得习以为常的事情。

除了这些,老师们还会尽量给我们争取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的机会,像我自己就曾有幸去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还跟随老师们去了外省甚至外国学习,这些在以前的我看来真的是遥不可及的。

正是因为有了国学院,所以我才能做出现在所有的一些成果来,非常荣幸,也希望以后我珍惜在学院的机会,并且做出更多的成果来。

从学生们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学院的办学优势和成绩所在。融“诚敬”与“和乐”两种精神气质为一体,形成一个既有严毅之风,又存家庭温情的书院共同体,这是将来要继续前行的路。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开发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