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院专聘古琴教师欧阳平彪采访记

2019年09月24日 21:45  国学院    334    收藏

                                                                                        李  燕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摘  要:欧阳平彪(1983-),字正修,号九疑琴庐,又号舂陵琴虫。出生于湖南宁远县清水桥镇平田村,师承李天桓先生、李素瑾先生等九疑琴家,为其入室弟子,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专聘古琴教师。文章是对欧阳平彪的采访纪录。
       关键词:九疑琴派;九疑山;杨宗稷;欧阳平彪;传人;宁远平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8)04-0029-03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在中华传统乐器中最具有代表性。《诗经》就有提到“窈窕淑女,[收稿日期:2018-03-20
       作者简介:李燕(1999-),女,永州江华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学生。]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湖南永州有着悠久的文明及文化遗存,琴学活动也历史久远,九疑山为舜葬所在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宋琴家郭沔到永州远望九疑山,创作著名琴曲《潇湘水云》。清末民国间,永州宁远人杨宗稷先生创立九疑琴社,立一家宗风,形成九疑派古琴,亦称九疑琴派。杨宗稷(1864-1931),字时百,又作诗百,号九嶷山人,为清末民初古琴大师。琴风苍劲坚实,清丽脱俗,讲究吟猱节奏。著成《琴学丛书》四十三卷,有“民国古琴第一人”之称。出于对古琴的兴趣,同时也是对欧阳老师学习古琴经历的兴趣,笔者对老师进行了采访。

一  出生于杨宗稷先生故居
       欧阳平彪(1983—  ),字正修,号九疑琴庐,又号舂陵琴虫。出生于湖南宁远县清水桥镇平田村,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中国琴会会员。师承李天桓先生、李素瑾先生等九疑琴家,为其入室弟子,又问学于杨燕淑、乔珊等九疑琴家。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专聘古琴教师。精通乐律,擅长古琴、洞箫、埙等乐器演奏,在琴歌、琴曲打谱、琴学研究方面均有突出成果。2011年在宁远创办九疑龙溪琴社,2013年被宁远县政府公布确定为九疑派古琴第四代传承人,并创办九疑派古琴传承基地。2013年12月参加《西麓堂琴统》全国古琴打谱会。多次参演大型活动,荣获湖南省第四届“洞庭杯”民族器乐大赛青年组古琴铜奖,怀化学院第十届“金秋艺术节”演出获十佳乐手称号,永州市第二届“永华中学杯”民族器乐大赛获古琴组金奖,2012年湖南省农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专场晚会古琴表演获一等奖。
       在八九十年代,杨宗稷老先生的故居里面,住着五六户人家。有趣的是,欧阳平彪老师就出生在杨宗稷先生故居里,并在老宅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后来,欧阳平彪老师询问过平田村一位八十多岁的白仁老先生,证实老宅里有人是在福建当过知县的,在那个时期,平田村只有杨宗稷的弟弟杨宗彩在福建闽清县当知县,且他弟弟的夫人及她女儿杨宝卿回到了平田村定居。老先生所讲的线索和杨宗彩的儿子杨宝禄所写的回忆录是一致的,因此可以确定,杨宗稷先生以前确实是在那座老宅里生活的。
       杨老先生故居坐落于平田村四知堂胡同内的绍光堂。四知堂胡同离十甲厅不到一百米距离,从东侧门进入右拐穿过一扇杉木外大门,进门后左拐直走三十步左右至正大门,正大门朝前是个庭院,庭院宽敞明亮,再往前是个花园;进入正大门后有个四方形大天井,天井铺满条石,天井两侧有门进入东西厢房,厢房后又有偏房;天井北面为正堂屋,正堂后有偏房,偏房两侧有小房子。
早在2011年,欧阳平彪老师就呼吁宁远县有关文化主管部门,对故居进行保护,并多次陪同有关领导进入故居考察。2015年通过古村之友自愿者平台,邀请全国十多位著名的建筑规划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杨老故居进行规划、设计、勘测等一系列保护工作。同时一直对九疑派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作出努力,并在2015年申报成功,是永州本土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师承李天桓先生
       欧阳平彪老师从小受到叔叔的影响,非常喜欢音乐,且家族大部分人均从事音乐行业,在平田的祁剧团担任乐手。在这种浓厚的音乐氛围下,他在孩童时期就开始学习竹笛,初中、高中时经常代表学校进行音乐表演、比赛活动并取得成绩。在校期间他也学习了二胡、竹笛、小号及声乐,并考入湖南科技学院音乐系。
       欧阳平彪老师与杨宗稷先生同为宁远平田村人,同宗同族,同为十甲人。欧阳平彪老师说,在他读初中时,便从村家谱的记载中了解到,杨宗稷先生创办九疑派古琴,在那时就有了对古琴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古琴兴趣越发浓郁。进入大学后,有意识地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有关古琴的资料,但是馆藏资料有限,特别是当时有关九疑派古琴书籍的记载很少,再加上当时永州并没有古琴老师,所以无缘接触古琴。但是这并没有阻挡欧阳平彪老师对古琴的执着追求。
       大学毕业后一年,欧阳老师回到宁远参加工作,一直没有放弃对古琴的钻研与学习。在2007年,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古琴,开始自学。十年以后,他曾与这把古琴的斫琴师交流,得知那时扬州斫古琴的作坊不超过二十家。
       其后,欧阳平彪老师到湖南大学古琴社参加古琴雅集,受到叶汉生先生的指导。他又多次在全国寻找九疑派古琴的传人,得知河北唐山有位九疑派古琴名家李天桓先生,便于2009年开始与李天桓先生取得联系,不久后便跟随李天桓先生学习九疑派古琴,2013年正式行拜师礼,成为李天桓先生门下 入室弟子,附有正式的回师贴:
       琴者道也,非以炫花巧之技,求艷麗之声者也。
       九嶷宗师时百夫子精研琴道,传送著述,开九嶷琴学之宗,琴界咸称九嶷派。先严浴星先生得时百夫子之传,余少时先严授以琴,诫之曰:“无敢忘,当传诸后人。”
       余谨诺,学生欧阳平彪好琴学于余,余嘉其勤勉,且有吾兄松延先生之引保,收平彪于门下,入吾门者当恪守门规,谨记琴者禁也,禁邪,归正抑乎淫荡之声,玄乎奢侈之态以吾道,平彪切记。
                                                                                                                                  癸巳立秋后三日
                                                                                                                                  九嶷琴人李天桓
       李天桓先生为弟子欧阳平彪题写了“九疑一脉”墨迹,并赠予其父李浴星先生的琴学著作《翛斋琴谱》,亲笔题字“继承九疑琴学”,叮嘱弟子传承、弘扬好九疑琴学。
       李天桓先生(1942—  )为九疑琴派李浴星之子,现任中国琴会荣誉理事、河北省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李浴星先生(1909—1976),原名李连魁,字捷三,又名李沂、李洞明,字浴星,以字行。号大痴、大池、大池浴者、静泊居士,斋号魁儒轩、伴梅阁、梅花书屋、翛斋,为杨宗稷先生亲传弟子。李浴星先生精于古琴、书法、绘画、篆刻、诗词,在五六十年代曾致力发掘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及《广陵散》,存世著作有《魁儒轩琴谱杂抄》一册、《翛斋琴谱》五册。李天桓先生的古琴技法完全继承了九疑琴派的特色,自2000年以来,在上海、苏州、青岛、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演出、讲学,弘扬古琴文化,所著有《九疑琴学入门》。

三  杨宗稷先生与宁远平田村
       杨宗稷先生是湖南宁运县平田村人,平田村在宁远县北,紧邻舂陵故城,南有名岭九疑山。平田村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始祖庆崇公避战乱初居此地,至明清,已经显现出昌盛之势,在清末至民国,平田已经号称湘南的名村望族,文献记载有进士一人、举人七人,贡生几百人。平田村历来文人辈出,其中就有大批抚琴之人,如清末著名诗人、永州濂溪书院山长、主讲杨季鸾先生,宁远崇正书院山长杨象绳先生,以及杨秀先生、欧阳泽闿先生等。
       杨宗稷先生原姓欧阳,其祖父名欧阳上珍,父名欧阳子重,号世任,母为李氏。杨宗稷的曾祖父欧阳登霖为恩贡生,祖父上珍为增贡生,父亲世任亦为增贡。生在诗书传家的环境下,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前往宁远崇正书院学习,尤爱唱歌,通韵律,爱器乐。平时亦爱活动,交友甚多,常外出旅游,尤爱游览九疑山。据欧阳平彪老师考证,其实杨老先生在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已接触到了古琴。
      1917年,杨宗稷老先生到永州东安县任职,职事之余,每日鼓琴看书。虽然在永州任职时间不到两个月,但是杨宗稷先生把古琴文化带到了永州。在此期间,他也曾回到过平田村。杨葆元的堂妹杨宝卿,在北平时跟伯父杨宗稷学习过古琴,不久和母亲回到平田村,每日鼓琴读书。杨宝卿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学院,杨宝卿的丈夫 是宁远谢家村人氏,且离平田村不远。杨宗稷先生始于平田村学琴,其后人又将九疑古琴带回平田。
       杨宗稷先生十九岁时,经衡阳去省会长沙读书学琴,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便有王闿运、刘异、罗曧,刘异与罗曧后来为《琴学丛书》作过序。在此期间,杨老先生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他不单单是一位琴家,称他为文化人更为精确。《湖湘文库》中收录了他的《琴学丛书》,梁启超曾评价这套书说“若琴学有相当价值,时百之书,亦当不朽矣”。《琴学丛书》中的琴谱为杨老先生亲自点拍,亲身实践打谱,并形成了自己的琴学思想,不是抄引前人作品。特别是杨宗稷先生在《琴学丛书》中指出:“琴学有修生养性之用,道也,非艺也。”
       杨宗稷先生三十八岁时,受张文达的邀请去了北平。在这个文化之都,杨宗稷认识了清末著名古琴大师黄勉之先生,断断续续学习了很多年,共习得二十首琴曲。杨宗稷《琴学丛书·琴粹自序》:“垂廿余,岁戊申仲春,浮沉郎署,索居寡欢,重理丝桐,以消永日。嗣闻金陵黄君勉之不改旧谱,能弹大曲,从习《羽化》一操,乃得所谓吟猱指法,于今三岁矣。”在黄门众多弟子中,杨宗稷先生最为出类拔萃,鼓琴鼓得最好。王树楠所撰《琴师黄勉之墓碑》云:“勉之以其琴学教授弟子,惟宁远杨时百得其传,知之最深。”杨宗稷先生刻苦钻研琴技,艺业大进,达到了心弦合一的境界。
杨宗稷先生对中国近现代琴乐打谱与琴乐演奏方面做出很大贡献,首次提出了“打谱”的概念,对《幽蘭》、《广陵散》等古琴大曲进行了重要的发掘整理。他独创了《琴镜》表式谱,也称四行谱或五行谱,在减字谱的右边依次加唱弦、板眼、工尺、歌词。

四  九疑琴派与九嶷山
       在有着悠久琴学传统的九嶷山下,杨宗稷先生在家乡接触并学习琴乐。在晚年病重时,仍然整理有关舜帝方面的琴谱,特别是韶乐《箫韶九成》,共三十二段,进行打谱,可见杨宗稷先生对九嶷山的情怀。
      黄勉之先生很相信轮回一说,他曾说过杨宗稷先生是丘公转世,是来发扬古琴学的。唐写本《碣石调·幽蘭·序》载:“丘公,字明,会稽人也,梁末隐于九疑山,妙绝楚调,于《幽蘭》一曲尤特精绝。以其声微而志远,而不堪授人,以陈祯明三年授宜都王叔明。”
       前辈琴师黄勉之曾对杨宗稷先生说:“向意君前身必大琴学家,发宏誓愿来昌明琴学者。然历劫太久,是以虽有夙慧,若隐若现。今乃知为丘公后身,丘公隐于九疑山,君夙号‘九疑山人’。不然,千五六百年流入海外,宋以来中国未见之琴谱,谁复知之而又传之者?”
1915年,杨宗稷刊出《琴谱》三卷,刘异作《序》说道:“先生故里,虞帝高陵,南风流韵,斯谱之作岂偶然哉?”
       杨宗稷先生前后用了20余年时间,编撰完成了《琴学丛书》,共43卷,两函14册,总计70多万字。书成,杨宗稷先生自撰挽联说:“著琴书四十万言,愿满仍归极乐土;去丘公千五百岁,来时犹认九疑山。”
       刘异在《琴学丛书》的《总序》中称赞道:“先生薰风澡性,舜陵毓祥;蘭气郁神,丘公再世。”
       九疑琴派是一个不断发扬光大的琴派,代不乏人。査阜西先生称,杨氏“弟子满天下”。杨宗稷先生为九疑派古琴的开山鼻祖,第二代、第三代著名琴家有李浴星、李静、杨葆元、杨宝卿、管平湖、关仲航、王迪、许健、郑珉中、李素瑾、邓红、乔珊、李天桓等,迄今已有第四代、第五代传人。
       欧阳平彪老师说:“不管是古琴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古琴,我余生的工作生活都将会围绕着古琴,努力学习琴学,为传承九疑派古琴而活。”2016年,欧阳平彪老师与湖南科技学院张京华教授等国学院师生共同创办了九疑古琴社和斫琴坊,传承、研究九疑琴学,有志于继承、传播、和推广九疑琴学,开展了一系列古琴雅集活动。

 

(责任编校:张京华)


分享到: 更多
版 权 所 有©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国 学 院
地址:中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邮编:425199 电话:0746-6381356
网站管理登录 技术支持:开发者协会